找到相关内容14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如何劝亲信佛?

    印光法师答:自己改恶修善,一心念佛。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,亦当以此教之。其反对之人,当作怜悯想,不可强制令行。按牛头吃草,万万做不得。若曰我一心念佛,诸事不理。不唯与世法有碍,亦不与佛法相合。素位而行,方为得之。劝人念佛修行,固为第一功德。然下而妻子兄弟,上而父母祖妣,皆当劝之。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,令吾亲属,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。便为舍本逐末,利疏而不计利亲。其可乎哉?(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信佛|家庭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0/20323718333.html
  • 百字明中每句话的含义

    "色波喀友美巴瓦" 大致含义:令我证悟光明的智慧。 "阿呢ra 多美巴瓦" 大致含义:请你慈悲地爱护、怜悯我。 "萨瓦色德玛美抓雅匝" 大致含义:请您立即赐予我清净一切罪业、及其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百字明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7534919750.html
  • 《四部医典》诊断(三)疾病治疗的分类

    医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条件,应该是技术高明,精通理论,有丰富的经验,工作细致,责任心强。其次是药物,应该是药物有效,药源丰富,配药合适。护理人员应对医生的嘱咐有一定的了解,对病人有怜悯心,思想纯洁,工作...

    宇妥·元丹贡布等著 马世林、罗达尚、毛继祖、王振华译注

    |藏医|诊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7144436177.html
  • 《密诀本》请问要诀

    总的治疗方法加以叙述;其次,按照儿科疾病、妇科疾病、邪魔症、器械致伤、中毒、防止衰老、滋补、四肢等八个方面,从头顶至足底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,实践方式等,在《密诀本》里以怜悯的心情一一向你们讲述。望你们...

    宇妥·元丹贡布等著 马世林、罗达尚、毛继祖、王振华译注

    |藏医|密诀|要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7020236659.html
  • 泥鳅钻豆腐喻: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

         在我们家乡有一道菜(当然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残忍,希望大家起怜悯心。不过这个例子倒是说明我们人生的一个现状),这道菜叫做“泥鳅钻豆腐”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?它是把泥鳅先放到清水里,把内脏吐干净,然后再把它放到冷水锅里,下面加柴烧,水的温度就越来越高;泥鳅一开始也不知道,在锅里边游来游去,你说这个泥鳅有没有目标呢?它在里边从东游到西,从西游到东,但是不管怎么游,都在锅里。等到水温越来越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3/22452436946.html
  • 有关信佛学佛中出现不良现象的疑问

    菩萨实在也不好当呵!这种现象从人之常情来说,应当是可以理解的,但从学佛的角度来说,就是不正确的发心。但目前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,所以,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,还是要本着慈悲心、怜悯心和包容心来理解他们。”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4042514.html
  • 千手观音: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

    拈花微笑,疾步走近我们。无数只手复又舒展成金莲,盛开,抖落着喜悦、怜悯……她是美丽的女子,纵然微笑于无声中;她是千手观音,和我们一样,失去过,伤痛过,追寻过,激越过,然后变成永恒,抚慰一切悲哀——...

    明月渔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646818.html
  • 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

    安心修道。二、一分施与贫穷,即乞得食物时,遇有穷苦之人,当起怜悯心,以一分施舍,令其饱满,劝他修善。这就是佛陀时代慈悲事业的开端。三、一分施与诸鬼神,即将乞得的食物,以净器盛贮一分,待晚上则燃香讽咒加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153246.html
  • 安住心性

    无常,当然更不懂得空。整天颠颠倒倒、反反复复、烦烦恼恼,如果讲他,他还会编织一大堆理由,所以佛说众生是“可怜悯者”。   还有的人认为“生命是无常,佛性是常&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0553640.html
  • 佛教的起源及佛教的追求

    生命是循环不断的,一个人的一生不是以生为始、以死为终,而只是人生轮回中的一个环节,每个人都有前世及来生。因与果的循环使人联想到自己和贪欲的结果招致痛苦,相反地,怜悯与关爱带来快乐和幸福。因此只有戒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3355723.html